健康、创新、合作——24位RDPAC会员企业中国区掌门人“两会心声”
时间:2021-03-04 15:25 来源:未知 作者:伊娜 点击:次
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基础上,2021既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当前疫苗和有效治疗药物的开发已成为重启经济和疫情防控的关键点,也让“健康”、“创新”、“合作”等关键词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2020年我国以“四个面向”指明科技创新方向,标志着“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上升到历史新高度。医药创新对提升人民生命健康水平至关重要。未来五到十年,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病的疾病负担将愈发沉重;而新冠疫情的爆发,再次提醒我们传染病的威胁仍将长期存在。因此,提高癌症、慢性病、传染病这三大类疾病的防治将切实改善全民健康水平,也是创新药行业助力实现“健康中国 2030”目标的重要切入点。 为了助力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完善我国医药行业创新生态系统,借两会契机,来自RDPAC的24家跨国制药企业中国区掌门人,代表制药行业集体发出倡议,呼吁政、产、学、研各方携手,从多个层面完善和推进相关政策落地,切实惠及我国患者: 1、创新药行业将继续致力于成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重要合作伙伴 > 继续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观,聚焦中国患者需要的治疗领域,为中国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及服务,为患者打造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 创新药行业通过预防性手段、治疗性手段和突破性技术研究作为三大健康提升抓手,可降低约55%的疾病负担,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目标。 2、创新药行业的患者可及性仍面临较大挑战 > 创新药受制于药物可及性和医保方面的政策,许多药物在获得批准后仍只能覆盖潜在病患的一小部分,病人用不到、用不起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 如何持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改革,加强药品的审评审批、医保支付、临床使用三方的联动关系,提升药物可及性,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是下一阶段的重要命题。 3、中国医药生态系统步入了2.0时代,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创新生态系统正在进行时 > 2015-2020年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初步形成,医药创新产业蓬勃发展并与全球创新产业链不断融合。当前,中国正处于从医药制造大国向医药创新强国迈进的重要历史节点,需要登高望远、乘势而上,通过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及国际合作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 未来五年,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将聚焦三个关键点:一是增强以“新药上市”为核心的医药创新产业竞争力;二是提高以“患者获益”为核心的创新药物可及性,加大卫生健康投入,并加强资金使用效率,以使用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助力人民健康寿命加强疾病早期诊断及预防来实现更高的资金投入回报,减轻癌症、慢性病、传染病为主的巨大的疾病负担;三是确保以“创新回报”为核心的产业可持续性,保证研发投入,以更多的突破性创新成果惠及患者。 让我们聆听以下24位跨国药企中国区掌门人的“两会心声”(排序不分先后)。
RDPAC执行委员会主席,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总裁 安思嘉 新常态下,创新与合作比以往更为关键和珍贵。面对巨变与挑战,西安杨森积极运用自身在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领域的创新能力,全力支持中国政府、患者、医生和合作伙伴共同应对复杂的医疗挑战。 自1985年进入中国以来,西安杨森始终践行着改变人类健康发展轨迹的使命。以公共卫生领域为例,除了致力于开发新冠肺炎解决方案外,西安杨森还是中国抗击耐多药肺结核的坚定伙伴,支持中国实现“终结结核2035”的目标。与此同时,西安杨森还围绕需求最为急迫的疾病领域,推动创新药品的引入,并助力提升创新解决方案的可及性,让更多中国患者受益。截至目前,西安杨森在中国共上市62个药品,其中52个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中国政府在抗击疫情及推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方面展现了卓越的智慧,我们热切期待两会的召开,坚信会议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医药健康行业的创新发展。我们也将致力于与中国政府和多方伙伴携手,通过支持加强卫生系统建设,助力“健康中国”目标实现。
RDPAC执行委员会副主席,罗氏制药中国总裁 周虹 近年来,得益于医改的深化和审评审批的加速,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创新药加速来到中国,让中国老百姓第一时间用上创新药。国家在解决患者支付度上的创新举措也极大程度缓解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这些不仅让中国老百姓切实受益,也让积极参与其中的制药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我们始终坚信,让中国患者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药,是我们在华制药企业共同肩负的责任。众所周知,创新药研发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作为一家研发驱动型的制药公司,我们每年将销售收入的20%投入在研发中,年支出高达120亿美元(近800亿人民币)。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对研发成果的保护和回报及创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将突破性创新药惠及更多的患者。未来,我们期待与各方探索创新支付方式、共同推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患者可及性,助力构建“健康中国”!
RDPAC执行委员会副主席,默克中国医药健康业务董事总经理 罗杰仁 随着政府持续加强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国患者的用药可及性和可支付性不断提升,这让默克备受鼓舞。在《“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指引下,我们希望继续与医药健康行业各方一道,共同探索多元化支付方式,携手健全多渠道筹资机制,特别是以商业保险作为有力补充实现对高质量创新药的支付力,实现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提升患者用药的可及性。 默克非常看好中国医药健康市场的发展潜力,未来将继续加码布局,通过本地供应链确保中国患者更快速地获得高质量药物和医药健康服务。同时,我们也将继续秉持“齐心为病患”的理念,不断探索能为患者带来获益的,可行的、可负担得起的路径,朝着“到2025年改善中国4000万患者生命”的愿景坚定迈进。
艾伯维中国总经理 欧思朗 2020,极不平凡;2021,开启新征程! 2020年的医保谈判纳入当年上市创新药,意义非凡。2021年是开局之年,作为全球排名前5的生物制药企业,艾伯维将加速引进更多突破性创新药物,希望借力医保政策,让患者尽早获益。 艾伯维擅长疑难杂症,每年投入大量研发费来突破极限,为患者带来创新疗法,尤其在免疫、血液肿瘤等领域,一直是领跑者!去年,我们打破中国AML领域近几十年无突破性创新疗法的僵局,将血液肿瘤里程碑式创新疗法带入中国,期待它尽快进入国家医保,给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今年,我们将努力引进特应性皮炎等领域的多个全球突破性疗法,满足中国青少年、成年患者迫切的临床需求,创造创新药物全球同步上市和进入国家医保的“加速度”。 展望2021年两会,我们热切期待健康中国再次跑出“中国速度”,大力发挥医保基础作用,更具策略性地把医保基金用于患者急需的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的药物上。我们愿与中国政府一起努力,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伟大目标而共同奋进。
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 赖明隆 医药健康产业是关乎民生福祉的支柱产业之一。阿斯利康期待政府不断加速新药审评审批速度,为更多本土及全球新药在中国进行早期研发和孵化提供政策支持。 同时,新冠疫情加速了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速度。我们也期望政府能够帮扶企业进一步探索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高新技术与医疗有机结合,大力发展远程医疗,推动线上问诊、处方和配药,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制定覆盖基层社区百姓的慢病及癌症早筛早诊策略,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医疗服务新模式惠及更广泛的患者。
百特医疗大中华区总裁 徐润红 三十多年来,百特始终秉承“拯救并延续生命”的使命,以创新基因根植中国,致力于为中国患者提供更智能、更经济、更安全、更符合本地实际需求的高品质医疗产品与服务。 面对当下中国在慢病管理、老龄化社会等领域的健康挑战,百特积极响应政府“强基层”的号召,以推动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分级诊疗的模式优化和腹透技术向基层下沉,以及“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创新实践惠及更多患者。 在政府对于创新的持续鼓励之下,百特也将继续以数字化技术推进中国药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创新升级,并依托数字化平台提升医疗服务和药物的可及性,持续探索创新医疗商业和服务模式,与中国医疗行业共同发展成长,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蓝图。 值两会之际,百特期待与行业各界携手,在“变”中共赢,以“智”领未来,让更多人远离疾病困扰,让生命充满无限可能。
拜耳集团处方药事业部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及亚太区总裁,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 江维 拜耳与中国共同经历了极为不平凡的2020年,我们期待在2021这个“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继续以医疗健康和农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赋能百姓的美好生活,加强创新合作助力中国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践行拜耳“共享健康,消除饥饿”的企业愿景。借助国家深化医改的有利政策,拜耳持续加速引入创新治疗药物,积极拓展与各方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专长,将更多高品质、创新成果带给中国的医生与患者。拜耳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投身新兴生物科技与数字化浪潮。我们将与医疗产业的各方参与者共同探索,努力为患者提供突破性疗法与整合医疗服务,为国家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贡献更多力量。
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高齐飞 勃林格殷格翰致力于提高患者对创新药物的可及性,我们不断努力让更多中国患者尽早从创新药物获益。作为跨国药企中首个将中国全面纳入公司全球早期临床研究的企业,公司正加速推进创新产品在中国的上市,实现与欧美同步,甚至早于欧美,而这也离不开中国加快新药审批的一系列举措和支持。近年来,公司数个创新药物通过医保谈判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这意味着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相关患者的经济负担将大大降低。我们希望在“十四五”期间,中国能够加速推动和实施医药创新发展相关政策,营造透明、公平和可持续的医药创新环境。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更能保护创新,尤其是保护原研药专利的合法权益,让创新药品获得合理的商业回报,从而更好的造福患者。 中国对疫情防控有效有力,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但新冠疫情仍然没有离我们远去。勃林格殷格翰将与包括中国合作伙伴在内的各方继续展开深入紧密的合作,寻找遏制疫情大流行的医学解决方案。
百时美施贵宝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总经理 陈思渊 过去几年中,获益于中国医药行业的改革和政府对于创新的关注,包括首个PD-1在内的一大批创新药物得以加快引入中国。百时美施贵宝作为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与中国政府有着共同的使命与愿景,即提高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帮助患者战胜严重疾病。作为一家在肿瘤学和血液学全球第一、并在免疫学拥有全球领导地位的企业,未来五年内,我们将在中国引入近30个创新产品或适应症,多数具有潜力成为相关领域的“首个”或“最佳”产品。 我们将不断探索与政府、支付方以及第三方机构之间的合作,完善多层次支付体系,支持和开展包括地方补充健康保险和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在内的各类惠及患者的项目,共同提升创新药品在中国的可及性。同时,我们将全力支持政府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药物经济学研究和卫生技术评估方法,为新技术、新疗法的准入和支付决策提供关键的科学评估,持续增进医疗投入,鼓励创新,从而提高真正有价值的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性,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
卫材全球高级副总裁,卫材中国总裁 冯艳辉 在华发展三十载,我们始终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加速创新药和新适应症的上市,尽最大能力提高药品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满足中国患者及其家属对高品质药品的需求,用实际行动践行hhc(human health care, 关心人类健康)的企业理念。作为一家在华跨国制药企业,我们一直致力于全球研发合作和国际经验借鉴,并积极探索本地化解决方案,为健康中国持续贡献力量。我们相信,创新与合作将助力健康中国,我们将进一步为中国医疗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礼来中国总裁兼总经理 季礼文 中国市场营商环境不断改善,进一步坚定外资企业在华长期发展的信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礼来秉承“植根中国,造福中国”的理念,加速了创新药品在中国的引进,不断提升中国患者对创新药品的可及,助力中国的长期健康发展。礼来将继续做好健康中国的坚定支持者,以患者的获益为优先考量,不断提高患者对礼来创新药的可及性,减轻社会医疗成本,提升中国患者生活质量。 今年两会期间,我们期待并建议,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指引下,继续加大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力度,鼓励医药创新,进一步提升肿瘤创新药物的可及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完善创新药品的准入政策,使患者亟需的创新药物第一时间纳入医保,同时打通医院准入的“最后一公里”,使创新药惠及更多患者。 作为“植根中国,造福中国”的百年企业,礼来将积极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创新与合作机遇,携手行业各方,共同推动全球医药创新成果的加速引入,持续助力健康中国2030的实现。
辉凌医药中国首席执行官 Eric Breumier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普及生殖健康知识,到2030年将孕产妇死亡率从2020年18.0降至12.0。专注生殖医学和孕产健康的辉凌医药进入中国十余年间,秉持“在中国,为中国”的经营理念,在华投资设厂、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生殖医学研究所促进海内外科研交流和培育本土创新、引进创新疗法惠及中国孕产妇、与本土企业在研发和商务展开广泛合作。辉凌的使命是提供从科学生殖到安全分娩的一站式医疗解决方案,圆无数家庭迎接健康新生命的梦想。 中国政府在疫情期间始终把人民大众的健康放在首位,令辉凌备受鼓舞,我们愿意积极贡献力量支持政府和人民。辉凌将加强多方合作,探索创新模式提升药品可及性,优化诊疗体验和有效性,如我们将尝试通过商业保险、公益基金和患者多方参与的方式减轻治疗负担。辉凌将持续致力于专业所长,为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保驾护航。通过我们的努力,助力提高出生率、预防早产、减少孕产妇死亡率。
葛兰素史克副总裁,中国处方药和疫苗总经理 齐欣 过去一年中,GSK积极携手中国本土与海外合作伙伴,积极致力于提供疫苗专利佐剂系统,寻找创新治疗选择,助力新冠病毒疫苗的全球研发。与此同时,我们加紧对新冠病毒抗体的研究,为人类赢得抗疫的最终胜利尽己所能。得益于中国疫情防控所取得的成就,去年GSK在中国有三款创新产品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另有多款创新药/适应症被列入国家优先审评审批名单。 值此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我们期待政府继续加大对重疾、慢病及传染性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物和疫苗的关注,持续加速新药审评审批,加快提升临床用药可及性。我们希望能在政策的支持下,不断缩小国内外创新药、创新疫苗上市的时差,力争让全球领先的创新医疗方案第一时间惠及中国百姓。 此外,我们也期待政府对数字化医疗服务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医疗服务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为医疗服务插上“智慧的翅膀”,有效缓解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助力打通改善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益普生集团高级副总裁,益普生中国总经理 陈家麟 益普生植根中国28年,见证了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决心与成就,突如其来的疫情凸显了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强大的韧性,人民的健康福祉更与预防保健的健康意识息息相关,益普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大健康领域进一步将疾病预防及消费者健康管理意识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并与本土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惠及更多患者,致力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5%,不断探索创新药物及治疗方案。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指导下,益普生专注为罕见病、肿瘤等重大疾病提供创新、有效、便捷的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提升用药的可及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益普生助力提升罕见病患者用药可及,并加强慢病管理力度,启动并落地多个数字化医疗项目,提高治疗依从性,关注患者个体化治疗,另外还开展肿瘤患者长期管理项目,规范前列腺癌睾酮管理,提升患者生存获益,积极宣传癌症防治。
灵北中国总经理 戴麓然 去年以来的疫情对每个人的身心都产生了影响,提高公众的疾病意识、帮助抑郁症患者消除病耻感、改进对抑郁症等精神健康疾病的治疗,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要。(例如,尽管受疫情影响,灵北公司和临床专家通力协作,仍然如期完成了在抑郁症患者中进行的大型真实世界研究,该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用于指导抑郁症临床实践。)我们希望和政府、临床专家、企业和媒体伙伴等相关方合作,一起呼吁精神健康,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做出贡献。 此外,在中国,脑部疾病给患者、家人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我们呼吁相关方共同合作,提升脑部疾病患者对于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例如,灵北一直致力于推动包括偏头痛预防性治疗药物在内创新方案的加速引进。我们还在和合作伙伴一起持续加大广阔市场的覆盖,以提升患者对于药物的可及性。此外,我们还在探索更多创新的方式,加强对于数字化平台的使用,进一步提升患者对于药物的可及性。
默沙东中国总裁 罗万里 中国是默沙东全球的四大增长支柱之一,对默沙东的成功至关重要。我们希望中国患者和大众能够通过有效途径获得需要的创新药物,这是衡量我们成功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中国政府实施的医疗和药品改革加速了创新药品和疫苗的上市,令更多的药物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同时加强了对创新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 在中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期间,我们期待健康可及性继续扩大,以更好地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国家战略;自费市场的生态系统能够建立并逐步完善,以补充和支持医保市场,从而帮助更多大众拓宽对创新药物、疫苗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应用。未来,默沙东将继续支持这些举措和其他相关的努力,并希望每一位患者和大众都能够获得需要的药品、治疗以及疫苗。
诺华制药(中国)总裁 张颖 近年来,中国的新药审批审评速度不断加快,医保目录实现定期更新,都使得行业往创新方向发展。我们期待在不断优化的审批审评制度下,未来能有更多创新药实现国内外同步上市,甚至在中国实现全球首个申请和首个上市,造福中国患者。受此鼓舞,诺华制药预期5年内在华上市约30个新药及新适应症。 我们期待中国进一步加大对新药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一个更加完善、全面,且具有可预估性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让医药企业减少后顾之忧,从而更大胆投资,为患者开发出更好的创新药。 新冠肺炎疫情让公众对医疗服务及品质有了空前的关注度。我们期待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医疗服务的支持和投入,进一步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疾病管理。诺华制药愿与各方携手,持续创新,协力提升诊疗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共建健康中国。
诺和诺德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 周霞萍 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平稳复苏,提振世界信心。同时,国家对国民健康高度重视、医疗改革的全面深化将驱动中国医药市场持续增长。这更加坚定了诺和诺德扎根中国的信心与决心。 今年,“十四五”扬帆起航,“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将更加有力推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诺和诺德将继续携手合作伙伴,推动糖尿病认知、诊疗和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提升,帮助更多患者实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助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的实现。 2021年也是胰岛素发现100周年,这一发现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近百年来,我们专注于糖尿病治疗领域,创新从未止步。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超过1.29亿,尚有巨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我们将深化在中国的全产业链布局,更好地服务中国患者,并继续助力中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创新生态系统。
辉瑞生物制药集团中国区总裁 Pierre Gaudreault 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开局之年,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成为重中之重。今年也是辉瑞新征程的开始。迄今已有170余年历史的辉瑞正在迈入全新时代,成为一家以科学为基础的、创新的、以患者为先的生物制药公司。我们不仅治疗疾病,更在于治愈和预防这些疾病。 同时,辉瑞“为患者带来改变其生活的突破创新”这一目标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创新不止于新药研发和引进,更要以创新技术赋能医疗、以创新战略合作推动建立创新支付模式,从而推动实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提升药品可及性。 辉瑞期待持续投入创新药物的研发,并利用全球资源加快引进更多创新产品,满足中国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继续加强与政府的合作和探索,助力中国构建一个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创新药和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惠及中国患者。 虽然病毒仍在全球肆虐,但我们相信,科学致胜,全球团结和协作致胜。辉瑞将一如既往与中国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紧密合作,助力“健康中国2030”宏伟目标的实现!
赛诺菲中国区总裁,赛诺菲普药全球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 贺恩霆 中国市场是赛诺菲全球战略的核心,也是未来增长的关键支柱。为进一步提升创新药品和疫苗的可及性,我们建议: 进一步扩大创新药品先行先试的政策范围。近年来中国政府为加速创新药上市做出了大量努力,得益于此,2020年赛诺菲有6款创新产品在中国获批或上市。目前,海南乐城和大湾区现在都推出了创新药品先行先试的政策,我们深受鼓舞。我们期望未来能够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更广泛实施类似政策,既满足患者临床需求,又加速创新药的审批。 推进医药健康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在慢病管理领域。赛诺菲积极推动基于互联网医疗的慢病管理模式,借助数字化整合方式,赛诺菲与多方伙伴合作,致力于逆转慢性病蔓延的趋势。 在目前的各省自主制定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罕见病医疗保障机制:建议设立罕见病保障专项基金,出台政府主导、多方共付的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 进一步提高疫苗接种率,以减少可预防的传染病发病率。赛诺菲将在深圳落成中国首个国际化的疫苗创新中心,拓展疫苗接种的可及性;作为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赛诺菲全力支持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参天公司中国区总裁 山田贵之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国家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年来持续通过制定和落实医疗体制改革等各项政策和措施,显著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整体生活质量。 在此过程中,外资医药企业和中国本土企业一道,通过发挥在各自领域的优势,为中国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不断努力。 两会期间,希望各位代表就外资医疗企业如何积极参与医疗创新和新药准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让更多中国患者即时用上新药、好药,提升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也可以让国际化企业将自身的优秀经验和专业知识传递到中国,助力中国整体的医疗生态的提升。 参天公司将秉承开放共赢的态度,期待通过与社会各界合作,促进眼科生态系统发展,协力推进“健康中国2030”。
住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野口直记 “健康中国2030”中提到,提升国民的心理健康素养,到2030年,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精神卫生调查(CMHS)显示,国内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患者数量或达一千万。其中,住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本着以“以患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通过与慈善基金会的合作,举办支援精神障碍患者的子女及其家属的活动、设立面向精神科医学生的奖学金,举办以精神疾病科普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疾病启蒙教育活动,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宏伟目标而助力。 另外,本公司制定了以“在中国,为人类健康和幸福持续创造并贡献新价值”的公司理念,为了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我们除了提供持续稳定的医药品外,还将不断推动新药的国内外同步研发上市以及提供创新药,希望能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和幸福生活做出贡献。
武田中国总裁 单国洪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又一个重要起点。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尤其指出“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医疗健康产业中的一员,武田制药致力于将更多的同类首创和同类最优的创新药物和突破性疗法引入中国,贡献我们的创新力量。同时,我们也支持政府健全医疗保障制度的各项政策和改革措施,尤其针对肿瘤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我们将持续开展患者援助项目,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各类保障推进工作,与社会各界携手探索多元化创新支付手段和合作模式,不断助力提升创新药物在中国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我们坚信,在政府的顶层设计和坚定领导下,医疗体系中的支付主体、社会力量和个人及家庭的积极性都将被充分调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会保障新格局,让更多创新药物和突破性的疗法惠及中国患者。
优时比中国区总经理 吴昕 新冠疫情期间,国际研发型药企发挥了超常的创新和协同能力,在短时间内为国内外广大患者和健康人群带来了亟需的创新药物、疫苗和器械,突显“病患为本、科学为证”理念的力量,为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创造长远的价值。在过去几年,中国支持药物研发的政策法规日趋完善,为中国参与甚至领导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带来了巨大动力。数字化医疗生态体系亦有了突飞猛进发展,为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体验和更好的治疗结果。国际研发型药企会共同乘势前行,加速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的创新,充分发挥中国在科研开发、临床研究、生物药制造和临床治疗上的特色与优势,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也期望政府、社会力量和我们一起共同努力,突破目前广大患者在药物可及性、治疗水平和支付方面的瓶颈,营造领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创新生物制药产业。 (责任编辑:伊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