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医药要闻
用药需知丨打针后除了发热,原来这些也都是流感样症状
今天的文章,只有一个目的:跟读者们讲明白流感样症状。
流感样症状是洪水猛兽吗?非也非也,遇见它又该怎么办呢?我们来慢慢讲清楚。
1、流感样症状一定是发热吗?
并不一定。
「发热」只是「流感样症状」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咳嗽」、「头痛」、「流鼻涕」、「肌肉酸痛」、「腹泻」、「乏力」也都是属于「流感样症状」的范围内。
所以读者们即便是没有「发热」,但在注射干扰素之后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都是发生了「流感样症状」的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发热」是因为干扰素注射进入体内后会发挥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在这个作用过程中免疫细胞就会分泌出会影响体温调节中枢的「细胞因子」,导致体温升高,也就会出现发热的症状。
2、这个症状什么时候最常见?
据小编了解,有70%左右的读者在注射干扰素之后的第1~4针会发生「流感样症状」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发热,具体表现为在注射干扰素之后的2~6个小时内可能会出现低热症状,经过3~4小时后会自行消退。个别读者也可能会出现高烧的症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降温。
除了发热,「肌肉酸痛」、「头痛」、「乏力」等症状也是比较常见的,若是碰上了,读者们也不必惊慌。一般来说,「流感样症状」是属于一过性,较容易耐受的,读者们在经过3~4次注射后便不再会出现此类症状。不过也有少数的读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的发热或者肌肉酸痛等症状直至疗程结束。但总的来说,出现这些不良反应都是属于正常现象,可不要自己吓自己哦。
是否每个人在使用干扰素期间都会出现「流感样症状」呢?
也并不一定,使用干扰素治疗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或者不良反应程度轻重跟每个人体质、年龄、状态、药物类型和剂量都有一定的关系,没有标准的答案。
干扰素疗效与不良反应没有必然的挂钩,所以读者们不能以是否出现「流感样症状」或者程度轻重作为疗效判断,而是应当要以复查指标情况为准。
3、碰上了,怎么办?
看完上面的内容,读者们一定想说,「道理我都懂,但它还是难受啊」……
别急,「流感样症状」这种小喽啰肯定是有办法可以解决它的啦!从预防到解决,一步到位。
01、干扰素分长效和短效,但是副作用却很相似。长效干扰素的注射周期是一周一次,小编建议读者们尽量是选择在休息日的前一天晚上(例如周五)进行注射,这样如果出现发热或者肌肉酸痛等症状也可以保证第二天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休息和调整状态。
而短效干扰素的注射周期是一天一针,尽量是在睡前进行注射。人在睡眠状态,身体各项机能进行自我调整,同时身体温度会自行下降[1],所以即便是在睡眠期间出现低热或者乏力,也不会感觉到太难受。
02、对于已经发生过流感样症状读者们来说,可以在进行下一次注射之前,提前0.5-1个小时服用解热镇痛药,有起到预防「流感样症状」的作用,或者在发热至38.5℃时也可服用此类药物进行缓解。但药物虽是缓解良方,也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程度轻重进行服用,不建议长期使用哦。
注:解热镇痛药即「对乙酰氨基酚」,这类药物我们常见的有「感冒灵、布洛芬、白加黑」等,具体用药可咨询主治医师。
03、「流感样症状」发生期间,不建议进行大量运动防止过度劳累加重症状,适当增加休息时间更有利于缓解不适感。
04、多饮水,多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也可以帮忙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日常饮食中,肉蛋奶、各种色泽鲜艳的蔬菜、水果都是读者们的好选择。
看完这篇文章,是不是就觉得【流感样症状】也不过如此啦!最后小编还是想再说一下,不良反应的出现与程度轻重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疗效并无必然挂钩。如何才能准确知道疗效变化呢?当然是遵医嘱定期复查啦!
我是小编,一个想和读者们一起击败乙肝的人,下一期你想看什么呢?
参考文献:
[1]2014年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α 治疗不良反应临床处理专家共识.
下一篇:没有了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医药卫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中国医药卫生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中国医药卫生网,http://www.medicinesx.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